吴大猷(1907、9———2000、3)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毕生献身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弘扬吴大猷先生的学术思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方国际易学院和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于3月1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缅怀吴大猷的学术生涯、总结先生的学术成就、研究先生的学术思想、学习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民族富强,以及为两岸学术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吴大猷先生学识广博深邃,一生著述甚丰。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俱是他的得意门生。吴先生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涉及了多门学科,许多书籍是学术界的经典,被人们大量引用和研究。吴先生强调,物理学家在创立和建构物理理论时,哲学思想显得特别重要。物理定律的表述是一个归纳过程,但物理理论则不是。物理理论的创立需要物理学家的想象力、直觉和创造力,而这些个人的因素进入了物理学,正体现着哲学进入了物理学。哲学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尤其明显地体现在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创立之中。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对于古典物理学基本概念所作的基础性的重新考察和重新表述,而且也看到了对于物理理论本质所取的批判的哲学态度。因为,不同的哲学态度会产生对物理理论不同的看法。
与会学者认为,吴大猷先生所论述的哲学观和科学观,对科学理论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比如,吴大猷指出“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是两人对物理理论的要求的‘哲学’问题;两人的差异,是在对物理理论的性质上。这样的差异,是两人的‘哲学观’的差异,不能以‘正确’‘错误”可判别的。”吴先生认为,虽然现行量子力学体系还未遇到更成功的理论对手,但“断言现行体系是唯一最合适的体系似乎有悖于科学的基本精神”。“即使建构另一种量子力学体系的努力屡遭失败,但一种真正的科学态度要求一种开放的精神。科学只有通过对现存状况作连续不断的重新考察,甚至对那些似乎已确立的理论作连续不断的重新考察,并且寻求新思想,才能获得进步。”他还认为,这场争论不但对哲学观和科学观的澄清有作用,而且对物理理论的未来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朱伯昆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我们纪念、学习吴大猷先生,是希望他的优良学风、高尚人品、渊博学识能在学术界中更好地继承、发扬和流传,使学术研究更好地延续、发展,使学界的学术气氛更浓、求学精神更高、学术成就更多。
会上,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董光璧介绍了吴大猷先生的生平和学术贡献。邢贲思、丘亮辉、金吾伦、韩增禄、李申、李伯聪等来自学术界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